最强硬件装上最聪明助手,阿里巴巴发布搭载千问的夸克AI眼镜

当AI大模型从屏幕走向物理世界,智能穿戴设备正迎来革命性拐点。11月27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夸克AI眼镜,以S1、G1两大系列六款单品的矩阵式布局,强势切入消费级AI硬件赛道。这款融合了多项行业首创技术的智能眼镜,将阿里千问大模型的”超级大脑”与顶尖硬件配置深度结合,不仅重新定义了AI眼镜的产品形态,更预示着人机交互进入”第一视角智能时代”。

《最强硬件装上最聪明助手,阿里巴巴发布搭载千问的夸克AI眼镜》

作为阿里千问首次走出屏幕的载体,夸克AI眼镜最核心的突破在于实现了”硬件能力”与”AI智力”的双重飞跃。硬件层面,S1系列搭载双旗舰芯片与双光机双目显示方案,国内首创的合像距可调技术搭配4000nits超高亮度,让户外强光环境下的导航、翻译等交互信息清晰可见。7.5毫米的全球最窄镜腿、3.3毫米超薄镜框(比行业主流薄25%),配合二维衍射波导方案,让产品外观无限接近普通眼镜,彻底摆脱了智能设备的笨重感。

拍摄与音频体验的升级同样惊艳。0.6秒极速抓拍、3K视频录制+4K超分输出的组合,搭配行业首创的Super Raw暗光增强技术,首次将手机级影像能力引入智能眼镜。双重防抖系统的加持,让夜间、运动等复杂场景下的拍摄画质与稳定性大幅提升,为千问AI的视觉识别与内容创作提供了高质量数据基础。而五个麦克风阵列+骨传导的声学设计,能精准拾取人声、过滤环境噪音,即便在地铁、街头等嘈杂场景,用户也能自然流畅地与千问对话。

解决用户痛点的创新设计贯穿产品始终。行业首创的双电池可换电设计,拔下镜腿即可快速更换电池,彻底终结续航焦虑;钛合金镜腿的仿生设计专为亚洲人头型优化,鼻托与耳弯的人体工学构造搭配前后1:1均衡配重,实现全天候舒适佩戴;一体化贴合配镜方案则让近视用户无需额外适配,真正做到”即买即用”。更具性价比的G1系列以40克轻量化设计主打时尚便携,除不含显示模块外,芯片、声学、拍摄等核心配置与S1保持一致,1899元起的定价大幅降低了AI眼镜的体验门槛。

《最强硬件装上最聪明助手,阿里巴巴发布搭载千问的夸克AI眼镜》

如果说顶尖硬件是夸克AI眼镜的”筋骨”,那么阿里千问大模型就是赋予其灵魂的”超级大脑”。这款全球下载量突破7亿次、性能超越Llama等主流模型的开源大模型,已深度融合支付宝、高德地图、淘宝、飞猪等阿里生态核心服务,同时联动QQ音乐、网易云音乐、航班管家等外部伙伴,构建起覆盖出行、消费、娱乐、商旅的全场景服务体系。用户无需手动操作,通过语音即可唤起千问完成导航规划、账单查询、机票预订、音乐播放等复杂任务,实现”眼所见即服务”。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曾断言:”AI最大的想象力不在手机屏幕,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夸克AI眼镜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化实践。作为”第一视角”的头部设备,它如同人的另一双眼睛、耳朵和”第二大脑”,通过实时捕捉音视频数据,让千问AI具备了环境感知与即时响应能力。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吴嘉描绘的未来场景已初现端倪:”未来加入眼动、心率等传感器后,千问可实时追踪运动健康数据,提供更主动的科学健康服务。”

从市场维度看,夸克AI眼镜的发布恰逢其时。IDC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中国市场智能眼镜出货量已达200万台(含内置显示屏机型),天猫、京东平台AI眼镜品类成交额同比分别大涨2500%和346%,成为数码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而阿里的入局,以3799元起的S1系列与1899元起的G1系列形成差异化定价,覆盖不同消费层级,配合天猫、抖音、京东等线上渠道及全国82个城市604家线下门店的体验网络,将加速AI眼镜从”尝鲜级产品”向”大众消费品”的转化。

值得关注的是,这款产品的野心不止于国内市场。据彭博社报道,夸克AI眼镜国际版预计将于明年推出,计划通过速卖通等平台销售,为全球用户提供类似Meta Ray-Ban智能眼镜的AI硬件服务。这不仅是阿里巴巴”AI优先”战略的全球化延伸,更是中国AI硬件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一步。

随着夸克AI眼镜的发布,科技行业的竞争焦点正从单一的AI模型竞赛,转向”大模型+硬件载体+生态服务”的综合实力比拼。阿里千问7亿次下载的技术沉淀、阿里巴巴的生态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夸克AI眼镜的硬件创新,三者形成的合力,正在推动智能眼镜行业从”功能叠加”走向”生态融合”。正如吴嘉所言:”未来每一副眼镜都会是AI眼镜,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副AI眼镜。”

《最强硬件装上最聪明助手,阿里巴巴发布搭载千问的夸克AI眼镜》

在AI应用爆发的关键节点,夸克AI眼镜的发布不仅是一次产品创新,更是对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战略卡位。当最强硬件遇上最聪明的AI助手,一个”眼镜即电脑、语音即操作、场景即服务”的智能新生态正在形成,而这场由阿里巴巴引领的产业变革,终将重塑我们与数字世界的连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