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 智领未来”,第8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于10月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睿思生命CTC液体活检系列产品亮相本届CMEF,备受各界关注。
今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面临新的挑战;但今年又是充满机遇与变革的一年,经过疫情的洗礼后,各国有望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设与投入,提升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等,都将对医疗健康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会突破和区域格局的重塑。
肿瘤体外诊断技术,实现无创、高效、可重复的检测
体外诊断领域产品及技术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体外诊断技术除了可应用在疫情防控上,不知你们是否听说过其也能应用在肿瘤诊断领域呢?
在如今谈“癌”色变的时代,主流的肿瘤发现与诊断主要是依靠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和血清标志物等传统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较大局限性,如对病患创伤大、操作难、结果存在滞后性、特异性不强、费用昂贵等。因此在肿瘤的发现、诊治、转移复发检测方面,急需一种微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重复操作的方法。
液体活检因其“无创性”,成为了组织活检的有力补充,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TechnologyReview)评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之首。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是液体活检的三大标志物之一,首次正式纳入《2019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作为我国乳腺癌诊断的标志物。
什么是CTC?CTC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CTC的动态检测,对实现肿瘤的精准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诊疗价值方面,对肿瘤全生命周期进行CTC检测可实现肿瘤早期筛查、辅助诊断、个性化治疗、疗效实时监控、耐药性检测、肿瘤预后评估及肿瘤复发转移检测等。此外,具有完整细胞活性的CTC也具有多种临床研究价值,如肿瘤发生机制研究、抗肿瘤药物开发和肿瘤代谢研究等。
然而想要获得足够数量且具备完整活性的CTC却绝非易事。CTC在外周血中十分稀有,仅占血源性细胞的十亿分之一。因此,如何对外周血中的CTC进行高效、无损的分离和富集,是肿瘤动态监测的重难点。
微流控芯片法——回归肿瘤病理诊断金标准的第四代CTC分离富集技术
CTC的应用与分离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CTC分离富集技术目前经历了4代的迭代更新。第一代CTC分离富集技术主要包括以Cell Search为代表的EpCAM抗体磁珠阳性富集法,只能捕获EpCAM或特定表型的循环肿瘤细胞,漏检率、假阴性率高。第二代CTC分离富集技术为CD45抗体磁珠阴性富集法,采用大量抗体,操作复杂,成本高,稳定性差,难以保持CTC细胞活性,富集率及纯度都较难保证。第三代CTC分离富集技术为膜过滤或芯片过滤法,其简单地定义了CTC是大细胞,会漏检小粒径肿瘤细胞尤其是肿瘤干细胞,而且为了提高捕获效率,则会残留大量的背景细胞,对鉴定造成较大的难度。
回归肿瘤病理诊断金标准,第四代CTC分离富集技术——微流控芯片法。根据肿瘤细胞的病理学定义—核质比显著高于正常细胞,采用基于细胞刚性程度、尺寸等物理特性的微流控芯片法,创新地实现了非抗体依赖的CTC活性细胞无损捕获,最大限度捕获上皮来源、间质来源以及干细胞来源所有表型循环肿瘤细胞。
先进的技术革新突破循环肿瘤细胞液体活检行业的痛点,克服CTC稀有性和异质性,这必将加快推动肿瘤精准诊疗的发展。
睿思生命——专注微流控液体活检,致力于实现肿瘤慢病化进程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诊断癌症,每分钟约7.5个人确诊患癌。这一严峻的现状,对癌症诊疗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对癌症这一穷凶极恶的健康杀手,睿思生命立志成为稀有细胞标本的准备专家、CTC动态分析方案的提供者,以及个体化多维肿瘤大数据的应用专家。
睿思生命一直专注于微流控液体活检领域,致力于实现肿瘤的慢病化进程。为此,睿思生命带来了其自主研发的循环肿瘤细胞液体活检系列产品,助力CTC这一稀有细胞的高效、无损富集和深入检测鉴定,探视癌症精准诊疗的未来!
基于微流控生物芯片核心技术,开发出Cellab Thomas I循环肿瘤细胞分选仪和Celligo ST20细胞过滤器。该产品集成度高,无需抗体标记、无需红细胞裂解、无需分离白膜层等前处理过程,保持细胞完整活性,可一步自动化完成CTC的高效、无损分离和富集,富集效率可达95%以上,白细胞去除率高达99.9%,红细胞去除率接近100%。
希望通过高度集成化的微流控解决方案,能带领人类社会从此消除谈“癌”色变,正确正视肿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让肿瘤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能与人共存的慢性疾病!